行旅世界,累積豐盛閱歷,您已是生活的行家。
奢華不再只是堆疊過往,而是尋找專屬的心靈秘境。
【京懋敦和】邀您回歸住宅本質,將自然光與水岸景觀引入每一層樓,
打造自在悠閒的專屬空間,成就真正層峰藏家的生活典範。

DEFINE YOUR LIVING ART

【京懋敦和】傾聽水的細細耳語,靜倚老街溪畔。
一側是熙攘的領航南路,一側是潺潺水光,
晨間漫步、暮光騎行皆成日常可及的風景。
稀有水岸第一排,珍藏的不只是無價景觀,
更是在城與溪的交界,為生活留白的閑靜。

WHERE WATERS WHISPER

P&T為全球唯3超過150年的事務所之一,
長年為台灣豪宅地標操刀,擁有豐富的國際設計經驗。
此為第7次與京懋合作,【京懋敦和】作為13年集大成,
以薩伏伊別墅為靈感,構築五層一組的垂直疊層比例,
再透過兩層一組、玉帶環扣般的橫向石材語彙,
構築如家徽般的立面標誌,傳遞尊榮的家族識別感。

A CENTURY OF ICONIC

以27.73%建蔽率,擘劃出千坪生活儀式。
入口迎賓綠帶,退縮8-15米,形成325坪廣場;
側庭森綠延展740坪泳池、花園、車道;
內庭花園以360坪靜謐景觀圍塑生活重心。
三重退讓、三層場景,不只是建築尺度,
更是與自然景觀共生的高規格場域。

THE SPACE OF RETREAT

獨處,並非隔絕,而是讓自己回到最純粹的狀態。
沿著青塘園的水岸晨行,在美術館的寧謐中,與藝術對話;
於健身房、瑜珈室中收束身心的律動。
夜裡,主臥花園浴室是再敘另一場沉澱。

有時,幸福只是穿過一條街的距離。
從老街溪回身,輕輕一拐,青塘園便展開無聲風景。
親水緩坡通往湖面,木棧道靜靜延伸,
邀人來一場不必趕路的旅程。
有人在平台發呆、有人牽著孩子餵魚,
有人捧著早餐,在晨光中坐一會兒,
讓時間慢慢地流過身邊。

在青塘園綠意深處,一座純白斜屋頂靜靜佇立,
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山本理顯與石昭永建築師設計,
以「遊樂化展館、景觀化建築」理念,讓建築融入環境,與人對話。
登上坡道看展,或只是坐在棧道邊,
看光影灑落屋頂,聽風與笑聲交織。
藝術不喧嘩,它藏在角落與經過的瞬間,
讓心,比城市更早慢下來。

有些秘境,是獨享的權利,藏在1400坪靜院深處,
一座有著曼谷暹羅酒店氛圍的泳池,
8米寬、25米長,恰到好處。
可靜靜游一圈,或倚躺椅看水波閃閃,
綠意與陽光從葉縫間灑落,慵懶而不被打擾。
將泳池隱於側院竹林,是為88戶保留的私密風景,
一場隨時可啟程的悠然小旅行。

清晨微光中,走進面寬13米、面向老街溪的健身房,
水域與四季風景一展如幕。
踏上跑步機暖身,重訓與心肺設備齊全,
並有專業師資與課程陪伴。
獨立盥洗間,讓流汗後的自己在靜謐中梳洗,再從容走回家。
健身,不只是雕塑身形,更是與身體對話的理解。

瑜珈,是獨處最好的流動。
清晨鋪好墊子,13米寬落地窗迎進滿室陽光,
中庭綠意隱隱浮動,空氣與心都靜下來。
有時盤腿閉眼,有時輕緩拉伸,
不急不強求,只隨呼吸回到自己的節奏,
心、思緒、身體,在光與綠之間柔軟地流動。

與花園為伴,沐浴不再只是清潔,而是一場身心的緩慢綻放。
主臥浴室特意規劃於面河一側,引景入窗,讓綠意與水色成為每日背景。
花影搖曳間,英國手工浴缸線條柔潤,AXOR水聲細緻而剛好。
毛巾溫熱,空氣靜止,
在注滿水的浴缸裡,慢慢鬆開一天的疲憊。

THE LUXURY OF SOLITUDE

分享,不只是陪伴,而是在時光中為彼此留座。
入戶玄關展開迎賓的序曲,大廳以氣度鋪陳家的款待。
咖啡包廂,是知己間細水長流的對話之所;
宴會廳與鐵板燒,讓美饌與笑聲相互輝映。
在室內開放餐廚,料理的香氣與故事同時翻湧,
將每一次相聚,都收藏為溫暖的篇章。

朋友來訪時,經過大廳時總會輕聲讚嘆:
「像走進哪間頂級酒店一樣?」
陽光穿過鐵花格柵灑落進來,地上的光紋像浮動的絲絹,
古銅金的格柵像一幅靜止的風景,也像一道東方的屏風,
四根立柱柔和了空間的邊角,圍出從容的秩序。
主牆設計取意孔雀開屏與旭日東昇,
靜靜散發一種光芒萬丈的榮耀,卻不需言說,
奢華,是毫不費力的生活態度。

早上九點,陽光越過窗沿,落在百葉上。
朋友來訪,我們坐在靠窗的位置,
85坪空間以金屬窗花與格柵分隔,
與鄰座保有恰到好處的距離。
有時我獨自來,讀書或發呆,
簡餐與早餐像旅途停靠,
光線、氣味、人聲,在這裡各安其位。

人到中年,最幸福的畫面,是一桌人坐滿、笑聲圍繞。
48坪宴會廳,一張圓桌容納十六位賓客,
家族聚餐、朋友慶生,或一頓私宴都能自在鋪展,
拉門可開可闔,靠近或保留距離皆隨心。
餐桌上的,不是繁複廚藝,而是為彼此留出的心意。

鐵板燒空間不大,剛好坐下一桌朋友。
偶爾請來私廚,或自己露一手展現,
端出一盤盤熱騰騰的料理,油花作響、香氣漸散,
像煙火,也像近距離的交流。
專屬的私家鐵板燒,珍貴的是—
彼此靠近的時光,比料理本身更動人。

當腳步輕踏入玄關,彷彿踏進一道光影織成的皺褶。
約3坪的空間,從內景花園延展而來,
光線穿過格柵與植栽,投射在牆上,
形成一幅不斷變化的畫布。
家的詩意,往往就藏在這樣無聲卻有溫度的片刻裡。

回到家,是流動的自由感。
12米縱深、10米面寬的開放式客餐廚,
中島、餐桌、落地窗串聯成生活動線。
傍晚夕陽映照老街溪,客廳如敞開的畫布。
男主在廚房翻炒私房菜,女主在中島料理沙拉,
紅酒杯映出賓客的笑顏。
美味從不只是味覺,更是情感的傳遞。

CURATED ENCOUNTERS

當建築退一步,自然便回到生活的中央。
一樓公設全面景向外展開,植森花園的四季色彩,
沿著涼亭與半戶外廊道延伸,風與光影自在流轉。
回到室內,17米寬向視野將河岸與天空盡收眼底,
內崁式花園靜置於建築之心,
讓歸家的腳步,輕輕踏進自然的懷抱。

生活在庭園裡悄然展開,
木棧道沿潺潺水流鋪陳,
板岩與植栽交織行走的節奏,
光影在樹下、石間、水面流轉。
無憂茶齋被綠意環繞,映月池映出天光與沉思,
庭園靜靜相伴,不驚擾,卻始終在。

公設群沿庭園展開,視線與動線皆與水景、植栽、光影對話。
大面落地玻璃、戶外座席、過渡廊道,
串聯內外、建築與風景、身體與感官的關係。
空間不只是功能集合,更像層層展開的自然詩篇,
在每一次轉折間,靜靜與生活相遇。

涼亭靜立庭園深處,在需要時給人歇息。
坐下來,看光影穿過格柵,落在石板與木椅上,
時間在此輕輕轉彎,從忙碌變為平靜。
花園裡最輕的一筆,
卻畫出最深的留白。

與咖啡廳相連,3.3米深的半戶外廊道,
像為室內延伸一段呼吸時間。
框架格窗讓視線穿梭,百葉與金屬窗花錯落,
走在其間,室內與戶外的界線被柔化,
空間從咖啡香過渡到風聲與光影,
一半是建築的秩序,一半是生活的慵懶,
在這之間找到停留的節奏。

17米的寬幅,如緩緩展開的風景長軸,
光線從陽台灑入,流經客廳至主臥、主衛,
窗外景色不斷,帶著晨霧、午後風、暮色與星光。
坐在沙發看雲,倚在床邊等陽光入杯,
或在浴缸裡望著陽台綠意輕晃。
每扇窗都是一個時刻的畫框。

這座內崁式花園靜藏於玄關與客廳間,
清晨光線灑落,葉影隨風搖動如輕柔問候;
午後坐在沙發上,目光不經意落在那抹綠意,
時間也隨之放慢。
河岸的氣息在此盛放,不喧嘩、不張揚,
只是靜靜陪著生活,長成日常的風景。

LIVING WITH NATURE

不複製、不迎合,只為重塑生活的節奏與秩序,
成就專屬當代隱士階層的優雅棲所哲學。

預約表單

基地位置:桃園市大園區致善路一段52號
基地面積:2130坪 外觀設計:P&T巴馬丹拿集團 戶數規劃:88戶
坪數規劃:92坪、107坪 樓層規劃:23F/B3

  • 基地位置 : 桃園市大園區致善路一段52號
  • 基地面積 : 2130坪
  • 外觀設計 : P&T巴馬丹拿集團
  • 戶數規劃 : 88戶
  • 坪數規劃 : 92坪、107坪
  • 樓層規劃 : 23F/B3